在美味的肉食品背后,肉源動物的悲慘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茖W表明,動物對同伴死亡的經驗能夠在大腦中反映為恐懼,特別是看到那把先前已斬斷過同伴生命的屠刀向自己伸過來時,動物眼中透出的只有絕望。這種被恐懼折磨比死亡本身更加不人道。屠宰與死亡已經如此殘酷,我們至少可以盡量仁慈。
在昆明冠生園生豬養殖基地,所有待宰的生豬都要提前一天進入待宰場靜養。在這里沒有我們司空見慣的痛苦號叫,沒有血水混雜、污穢橫流的屠宰臺,更沒有生豬臨死前充滿淚水的雙眼,取而代之的是繪著綠草、紅花、藍天、白云的墻壁和屋頂,一切程序都是安安靜靜地進行著。工人在屠宰時,會先將豬“致昏”,使其失去痛覺,不知不覺間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生豬便進入“夢鄉”,然后再放血使其死亡,安靜地進入安樂屠宰流水線,沒有痛苦地踏上去往另一個世界的道路……
其實這里的一切都是有科學依據的。研究表明,當豬恐慌后,就會有應激反應,從而使其體內分泌出很多激素,比如腎上腺素等,甚至出現“白肌肉”現象,豬肉的顏色發白、質軟、滲入不良體液,這些情況會導致生豬被屠宰以后豬肉產品中可能會存在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成分。從食品安全的角度看,昆明冠生園生豬基地在屠宰時采取的這種輕緩的方式,可以消除生豬在恐懼和緊張的狀態下出現的肌肉痙攣和有害激素的分泌,確保了豬肉的品質。另一方面是基于人道主義的考慮,這種人性屠宰減少了動物屠宰時的痛苦,同時也是一種對逝去生命的尊重和善待。
人性屠宰說到底是為了更好地善待動物,而不應該只算經濟賬,或者僅僅是為了讓肉更好吃。
母豬和豬仔